
【推荐】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一、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本年级组提出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专题研究而设计的。设计的过程中力图体现出本专题的研究成果,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各种方法融入了教学当中。同时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也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形式交替变换,注重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另外,我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没有忽视素质教育,一方面注重各学科间的渗透和联系,另一方面注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
二、说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练习为依托,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巩固练习,把本年级的研究结果——培养计算能力的方法孕育其中,本节课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针对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设计了一些有趣味、有时代科气息的练习,但实际并没有改变知识内容和结构。下面我对本节课知识点做了简单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先是从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开始的,然后是接近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接 ……此处隐藏4719个字……边叫宽。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
通过改变长方形的摆放位置,让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与长短有关。
2、让学生轮流向同桌摸出手上的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另一个同学判断对错。
(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1、让学生量出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并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周长。
2、集体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①6+4+6+4=20(厘米)
②6×2+4×2=20(厘米)
③(6+4)×2=20(厘米)
第三种方法中6+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2?
通过与课前准备中的题目的类比,让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相当与衣服,宽相当与裤子,一条长加一条宽就相当与一套衣服,我们可以说是一套长和宽,有这样的两套,所以最后要乘2。
3、对比这三种方法,从中择出最优的方法,并归纳出: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P42做一做第1。
2、完成课本P44第1题的第一个图形。
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有一面靠墙,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通过看图理解题意,让学生自己得出靠墙的那边不需要围篱笆,所以只要算两条宽和一条长,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
同桌交流,通过移补,让学生明确可以把这个图形看做长方形来计算。
五、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要灵活运用,这样既能节省材料又避免不够时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