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合集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折线统计图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1教学目标:
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张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据我了解,()咱班有不少同学是从外地搬迁过来的,对吧?都有谁?我采访一下这些同学,来到威海后,你觉得威海这座海滨小城怎么样?
学生自主交流
2、师:听得出来,同学们很喜欢威海,其实,世界也给予威海很高的评价,20xx年,威海荣获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在我国获得这个奖项的城市并不多,生活在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感觉怎么样?想知道威海为什么会获得这个奖项吗?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威海。请看屏幕:(课件出示表格)
二、出示统计表,引导学生交流整理
(一)观察表格,提出问题
1、师:仔细观察一下,从这张统计表你获 ……此处隐藏9760个字……中的数学信息即可。
例如:10岁比9岁高了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折线统计图,让学生通过描点、连点成线段,在连点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增减变化,经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让学生初步经历折线统计图的做法,同时通过问题5“预测一下11岁时,陈东的身高大约是多少?”来让学生达到《课标》中“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的学习目标。
第三环节:达标测评
独立完成练习十九中的第4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效果
教师出示答案,反馈学习效果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出示知识树
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认识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我们在小学学习统计知识的一部分,回想一下我们小学阶段:一年级学习了简单统计表和“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二年级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和“以一当二”、“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学习了“起始格不同”的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今天又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将来我们在五年将讲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六年级学习扇形统计图。这些统计图和统计表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作用,老师给同学们留一项作业: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又到了统计图或统计表,比如电视的新闻等等,看看这次统计图你会不会画。
五、课后反思
1、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找准知识迁移点,让学生在跟已有知识对比过程中,形成对新知的建模过程。
2、引导学生尝试、交流使学生亲历折线统计图的建构过程,从而更深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关注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