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22 23:13:35
《分类》教学设计

《分类》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类》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分类”这是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只是还不认识它罢了。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在前面的有关内容中已渗透了分类有思想(如数的认识,认识图形等)。本学期研究的两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使之对“分类”这一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分类的标准,使这一知识得到升华。不过“分类”的第二节课要比第一节课的难度大,因为第一节课只需要学生把不同类的“物品”分开,掌握单一的分类标准即可,而第二节课则是同类物品按不同标准分类。由于标准较多,学生不易把握。

分类不仅是数据统计的活动初步的最基础知识,更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为“分类”实际上是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客观世界概念的过程。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在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复杂思维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的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 ……此处隐藏3413个字……p>

●●▲▲△△○○

我们看,这一次又是怎样分的呢?生: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一起。师:大家评一评可以吗?师:对,刚才我们已经把颜色相同的分在了一起,这一次就把形状一样的分在一起。

3、对比两种分发,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汇报1:不管用的哪种分发,都分了两次。师:第一次分成几类?

2:第一次分了两类,第二次分成了四类。师:结果是怎样的?把颜色形状都相同的分在了一起。

3:越分到后面,种类越多,每一种的图形越少。

师:只符合一个条件分出来的图形多一些,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分出来的图形少一些。

师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分类。

三、巩固练习

1、图片可以这样进行分类,咱们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可以这样分类。

书3题,怎样分类?有的分成两类,有的分成四类。分别展示。小白羊有几只?师小结:前一种是咱们上学期的符合一种条件的分类,后一种是咱们刚刚学习的符合两种条件的分类。

2、完成书p472题。学生读题,师:题目有什么要求呢?生:有两个要求。师:首先要求什么?能飞。第二个要求是什么?生:有羽毛。师:我们应怎样做呢?生:把符合两个要求的圈起来。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3、p484题。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4、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老师的全家福,你能回答上边的问题吗?

既是男的又是大人的有()个;既是女的又是大人的有()个;既是男的又是小孩的有()个;既是女的又是小孩的有()个;

四、课堂延伸总结:

增加两个老人,又可以怎么分呢?师:分类的知识很丰富,以后再学习。

《《分类》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