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10 09:09:25
《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窃读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窃读记》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文中的“我”对知识的渴求,读书的艰辛以及“我”在读书过程中品尝到的人情冷暖。

2、学习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解并学习“我”孜孜以求、勤于读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感受文中的“我”对知识的渴求,读书的艰辛以及“我”在读书过程中品尝到的人情冷暖。

2、学习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我”在窃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渴望,学习“我”这种孜孜以求、勤于读书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揭示课题

1、由文中的小诗导入

诗歌是语言的皇冠。翻阅不同时代、不同的国度的艺术史册,我们都能看到诗歌动人的身影。不同于以往的唐诗宋词,也不同于上半学期我们曾经吟过的《童心是诗》,今天老师想吟诵一首一位外国女诗人写的小诗,不知你们听了会不会有一种别样的感受。

教师吟诵文中小诗的第一片段,学生感知诗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情感。

学生自读文中诗歌,感受归纳是:诗中两 ……此处隐藏34315个字……/p>

⑵ 全班齐读这句话。(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⑶ 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 快乐是什么?为什么又惧怕?

②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联系生活说一说。

2、小声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能体现小姑娘快乐的语句,用“—”勾出;找出能体现小姑娘感到惧怕的语句,用“△”勾出。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明白,从这些语句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文中小姑娘的“快乐”和“惧怕”的。

5、老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感受小姑娘的快乐和惧怕。

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

7、学生质疑:

读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三、感情升华,感悟写法

1、引导:

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结: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是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以后你应该怎样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3、作业:

⑴ 小练笔:

好书伴我一生。

⑵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