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10 09:09:18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1

一、 分析教材,理清思路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之后进行的教学。本内容和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借助生活原型,可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学好此内容,也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目标:明确相遇问题的特点;理解基本数量关系;正确分析解答相遇问题。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3、 情感目标:通过本内容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实施知识目标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在做中发现规律,从而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 优选教法,注重学法

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好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课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教师则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及促进者。除此之外,我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选择学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孩子学到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孩子都 ……此处隐藏8847个字……千米的甲乙两站同时相对开出,一列火车每小时行75千米,另一列火车每小时行83千米。几小时后相遇?

⑶两列火车分别从474千米的甲乙两站同时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一列火车每小时行75千米,另一列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说说

教师板书:

⑴(75+83)*3=474千米

提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⑵474/(83+75)=3小时

提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⑶474/3—75=83千米

提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比一比

这3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教师要求学生填表:

条件

算式

一共行的路程

相遇的时间

速度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归纳小结:不管是哪一类总是先求速度和。

二、变式练习加深理解

1、小青和小刚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而行。小青每分钟行60米,小刚跑步每分钟行的路程是小青的2倍,两人20分钟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提问:应先求什么?为什么?

学生练习(60+60*2)*20

还有别的方法吗?

2、小青和小刚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而行。小青每分钟行60米,小刚跑步每分钟行120米,两人20分钟后还相距400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学生练习:400+(60+120)*20

你能说说“两人20分钟后还相距400米”这句话的意思吗?

三、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八(一)第2——7题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