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谜语引入: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捉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内行。(打一昆虫)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都是什么偏旁?因为……(它是昆虫)
(2)提示:注意“蜓”右边的写法。
出示“蜻蜓”图片:看,一只蜻蜓飞过来了。喜欢蜻蜓吗?为什么?
(可以从外形和作用等方面说。)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 ……此处隐藏9944个字……续朗读,说说感受,分角色表演。
1、放飞了蜻蜓,孩子们什么心情?读出这种感觉。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人的不同语气和心情。
3、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表演读。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整过教学环节设计上,紧紧围绕读书与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特别是分角色表演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使体验更加细腻,使感知更加深刻。】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说说你的收获。(可以引导学生从字词、语句、懂得科学知识和道理等多方面来谈。)
2、学完课文,你还有问题吗?如“蜻蜓尾巴被自己吃掉了一截,真的会再长出来吗?”“蜻蜓眼睛为什么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可指导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课下查资料,教师提供一些途径、方法。比如网络搜索等。)
【设计意图:遵循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留给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自主选择,使语文课堂有效向课外延伸。】
四、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人人必须完成好)
1、把你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
2、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拓展性作业(人人都来试一试,看谁独到,看谁勤)
1、你见过的蜻蜓是什么样的?用几句话把它的样子写下来。
2、搜集更多关于蜻蜓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特点和它对人类的好处,向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和语文学科的开放性,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引向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