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需要铸造。本课作者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阅读写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既有理论上的点拨,又有示例上的阐述说明,同时不乏趣味性。
2、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语文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涉及表达交流运用诸方面。据平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面不是很广,写作上基本表达还行,流畅度上没有太大问题。至于语言的推敲锤炼、表达技巧等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需要增强“咬文嚼字”的意识,需要培养一种谨严的精神。不管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都应对他们理论和实践上的引导,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咬文嚼字”的本意、引申常用义,及其作者的解释。
2、了解字词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炼字也是锤炼思想感情。
3、提高速读提炼观点的 ……此处隐藏3810个字……有以下几种情况: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第三段)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第四段)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最后一段)
五、课堂延伸练习
比较下列句子,哪句表现力更强些?为什么?有的作者已有评价。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独到见解?
答案:
1.b(见课文)
2.b(a项有“套板反应”之嫌,b项文字虚写却恰到好处,使人产生联想,更增美感)
3.a(a项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春意盎然的特点,更增动感,b项一般化,难以产生联想义)
4.b(a项“嘴巴下”啰嗦,b项简洁明了)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讨论、比较、赏析和品味,明确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并对作家的观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懂得了作者的殷切教诲,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咬文嚼字”,更要敢于创新。
七、布置作业
1.从自己的习作中任找一篇,也来个“咬文嚼字”。
2.鼓励学生制作小卡片,对文中的事例、分析、观点、结论进行整理,互相交流。
附:卡片示例:
事例:苏东坡《惠山烹小龙团》中的两句诗:“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分析: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
结论:点铁成金。
观点:文学的文字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