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肠动物》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07 17:59:40
《腔肠动物》教学设计

《腔肠动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腔肠动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腔肠动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教学难点:

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

一、导入

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

二、互动授课

(一)腔肠动物

学生自学教材第3-4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 ……此处隐藏1159个字……的口:

触手是否能动: 体壁上是否有凸起:

有了观察提纲,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在组长带领下,对水螅进行逐项观察,并且作好观察记录,由于学生认识问题的水平不同,对某些问题的结论可能会有一些差异,这没有关系,因为这些差异会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归纳总结得到统一。

③汇报观察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在学生观察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并对汇报上来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成为系统的知识。汇报前,教师要深入到观察小组中去,筛选出观察仔细、记录准确、全面的小组,让他们做典型引路。汇报中,在典型的带领下,各组说出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则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出水螅的有关知识。

④关于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和腔肠动物主要特征的教学。由于学生对腔肠动物的感性知识知之较少,不能较多他说出它们有哪些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有关腔肠动物的录像片。通过观看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腔肠动物,看完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对几种腔肠动物的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作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板书设计

第二章腔肠动物

一、水螅

1.生活环境:淡水中

2.形态体色:乳黄色或浅褐色

3.结 构:体形:长圆筒状

体壁:由三层构成

消化腔:由体壁围成

口:消化腔的开口

触手:6~10条

4.生殖:出芽生殖或产生生殖细胞

二、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1.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观赏、石油

2.主要特征:(略)

《《腔肠动物》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