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杵成针优秀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铁杵成针优秀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铁杵成针优秀的教学设计1一、故事引入,初识文意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等几篇文言文,知道了学习文言文主要用各种读得方法:(课件出示:
a、断句读;
b结合注释理解读;
c、品读感悟读。)我们今天继续用这种读的方式来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铁杵成针》,你知道这个故事是讲了关于谁的故事吗?(出示课件,简介李白)
2、引伸学习:
李白小时候《铁杵成针》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现在,故事浓成了很短的文言文,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李白的幼年时代,看看你能不能准确地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含义呢?
二、断句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原文)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停顿,用铅笔在课文中用“/”划出朗读节奏。并用小窗发语音。(检查纠正读音。注意“还”的读音。)
2、课件出示断句,学生对照。
3、谁来读读试试?(指名朗读,把握节奏)。读文言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根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 ……此处隐藏2034个字……的语句。
4、听听故事,组组词语。
⑴教师讲述。
在眉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
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对,世间、世上;“传”呢?对,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你们来看看,“过小溪”的“过”,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趟过”,这个词最好了;“笑其拙”的“拙”呢?笨拙;功到自然成,功?功夫;成?成功。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所以说古文语言简洁、凝练。)
5、调调顺序,感受句式。
⑴看,下面这三句话,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
练了。)
⑵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6、猜猜“之”字,一字一句。
⑴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之=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⑵读一读带有“之”字的语句。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上小古文!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