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一段经历。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3、理解对比与过渡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体会课文表现出的童真与童趣。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
阅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
准备录音磁带,制作教学投影仪。有条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掌握全文内容,把握结构,了解大意;重点研读第一部分。
一、整体感悟
1、导入: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和庄重,但我们也深知,他曾因儿时阻止弟弟游戏,自认为犯下不可饶恕的过失,并为此抱恨终生。那么鲁迅先生的童年时代是怎样渡过的呢?让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里,追踪一下他的成长 ……此处隐藏6421个字……过程中,还用了许多艺术技巧。下面我们来看看。(艺术手法和修辞方法的区别)
第二自然段用了一些比较好的修辞手法,有谁能结合例子说说。
那么除了修辞手法,作者还从哪些角度描写了百草园中的景物?
百草园中的景物颜色那么丰富,形态那么多样,而且还有声音和味道,我们用两个四字词来形容一下它们。
2美女蛇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美女蛇的故事。有这样一种观点,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3、雪地捕鸟。
美女蛇的故事这里就不再多讲,下面我们来看看有趣的雪地捕鸟的故事。下面请我们班的男生来齐读第七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括号里的这些词是一些什么词?
表示动作的词。为什么短短几十个字,我们就对捕鸟的过程、方法一目了然呢?因为这些动词用得准确、贴切。
(七)过渡段
课文中有一段很特别。它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连接起来了。它是第九自然段。这个自然段用了三个也许,写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隔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了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
(八)第二部分分析(三味书屋)
人不能总是玩下去。就像我们一样,到了一定年纪得去读书。鲁迅也一样。在他十二岁的时候,鲁迅被父亲送去了私塾里读书。我们来看第九自然段,看看鲁迅去私塾读书的情形是怎样的。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问题:你觉得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个怎样人?
(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