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05 12:05:4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人创作背景,识记实词,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背诵默写该诗。

2、过程与方法:

多读自赏自解,感悟诗意诗人心。体会本诗叙事和抒情结合法。

(重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情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来到了成都,在西郊浣花溪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栖身。诗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二、杜甫:

唐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其代表作有“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

三、原文译文:

1、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 ……此处隐藏2630个字……/p>

1、主题:从推己及人中,

2、表达了关心民生疾苦,

3、忧国忧民的崇

4、高思想。

5、升化主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归心似箭)

杜甫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忧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忧民)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别林斯基: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6、诗歌鉴赏练习

1、下边是晚唐诗人聂夷中的《伤田家》,对它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二月卖新丝,五月新谷。

医得眼前疮,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错误!未定义书签,只照逃亡屋。

A“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写“田家”虽然贫困,但尚有“丝”、“谷”可卖。

B“眼前疮”和“心头肉”是比喻的写法,“眼前疮”喻眼前急难,“心头肉”喻“丝”、“谷”等农家命根。这两句入木三分地提示出血淋淋的社会现实。

C“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鲜明对比,更增强了诗的艺术力量。

D全诗言简意足,充满诗人对田家的同情、对君王的讽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