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七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
1、知道乐音由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
2、常识性的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3、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4、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5、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教学重点: 音调及响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音调及响度的区分
2、音色
教具选择: 刻度尺 橡皮筋 铅笔 音叉 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声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比较声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此处隐藏9746个字……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导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复兴,与凶残的日寇进行了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在国际正义力量的援助下,终于让日本缴械投降。让我们跟着战地记者朱启平的真实笔触一起去感受那个令人激动的投降仪式吧。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 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 强调重难点。了解作者和文章背景,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 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一句话概括新闻
学生思考回答:《落日》这篇通讯报道了什么新闻事件?( 用一句话概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新闻。
探究二:题目的含义
学生思考:从课文时间线索来看,日本的签字投降仪式分明在上午,为 什么题目是“落日”呢?是否文不对题?有独特的含义吗?
设计意图:题目意味深长,引导学生仔细体会题目的双关含义。
探究三:了解文章内容
通讯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每段材料各自侧重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明确文章内容及组织材料的顺序。
探究四:通讯的真实性和生动性等特征 主要是通过细节描写加以体现的。
活动体验:全班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研读一个部分,找出该部分中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描写。
实施过程:①小组成员共同品读文章,进行讨论,教师随机参与及指导。
②各小组形成书面评价,小组代表发言。
③教师即时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