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03 20:56:51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15篇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是什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1

预设目标:(第一课时)

1。认识“浮、雹”等11个生字,会写“浮、池”。

2。学会正确地朗读全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预设教程:

一、导入新课,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猜猜我是什么?

三、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四、读通全文,同桌检测。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通过读书,让学生明白水是怎么变的过程。

2。感受云的变化美。

3。写“浮、池”这两个字。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知道云碰到冷风,又会变成雨、雹子、雪。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感受“落”、“打”、“飘”这三个词的准确性。

3。再次识记“雹”等生字。

七、学习第三自然段。

1。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品味“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的含义。

……此处隐藏25489个字……是什么,这时学生对课文还只是直觉的印象、浅层的了解。然后,自己再边读课文边思考:从什么地方看出是水,这就需要学生抓住词句去理解,接着在小组中交流,在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语言,并在理解基础上再有语气地朗读。最后还有反顾全文的读。这样由读正确到流利再到有语气,逐步提高要求。随之对课文的理解也就由肤浅逐步深入。

而且教师根据需要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个人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分男女生读、师生配合读、范读等等,以保持学生读的兴趣。

第二,教学设计新颖有创意。教师根据本文特点以自主、合作、探究做为线索,贯穿教学全过程。导入以猜猜他是什么激发学生好奇心,主动学习的愿望;继而提出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去自学探究、合作探究,教师也参与其中,并在这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起到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

第三,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的词句。起到了语文课丰富学生语言,感受汉语语言美的作用。如:对打、落、飘三个动词让学生用动作体会,联系生活经验体会用词之准确。又如:对文中几个拟人句用课件帮助学生领会。

第四,针对二年级儿童的特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手段,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语言。如:海洋的录相使学生如亲眼看到海浪怎样汹涌地翻滚,亲耳听到海浪撞击的声响从而领悟在海洋里跳舞、唱歌这个拟人句。又如:把水变成汽升上天空变成云的过程,作成示意图的课件,使学生能观察到这个变化。再如:板书设计把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用示意图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

第五,在指导书写上,保持了张老师一贯细致认真的风格。指导到位,所以她教的学生绝大多数达到了课标写字的要求。

以上几点希望对大家研讨低段的阅读教学有所启示。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