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数学提公因式法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数学提公因式法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数学提公因式法优秀教学设计1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提公因式法》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用提公因式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之前已经学习了整式的乘法公式,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后面继续学习用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打下了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
一堂好课不仅要对教材有清晰的把握,还需要对学情有深入的了解。本阶段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具备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日渐成熟,计算能力也达到一定要求。在一定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公因式的含义及因式分解概念,能够应 ……此处隐藏2231个字……提公因式后的因式的项数应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样,这样可以检查是否漏项。
课堂练习: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l)2πR+2πr;
(2)
(3)3x3+6x2;
(4)21a2+7a;
(5)15a2+25ab2;
(6)x2y+xy2-xy。
例5 把-4m3+16m2-26m分解因式。
分析:此多项式第一项的系数是负数,与前面两例不同,应先把它转化为前面的情形便可以因式分解了,所以应先提负号转化,然后再提公因式,提"-"号时,注意添括号法则。
解:-4m3+16m2-26m
=-(4m3-16m2+26m)
=-2m(2m2-8m+13)。
说明:通过此例可以看出应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时,应先观察第一项系数的正负,负号时,运用添括号法则提出负号,此时一定要把每一项都变号;然后再提公因式。
课堂练习: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15ax-20a;
(2)-25x8+125x16;
(3)-a3b2+a2b3;
(4)-x3y3-x2y2-xy;
(5)-3ma3+6ma2-12ma;
(6)
三、小结
1、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概念。
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联系与区别。
3、公因式及提公因式法。
4、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作业
教材 P.10中 1、2、3、4。
五、板书设计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