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4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课文顺理成章升华人生经验的写法。下面是小编准备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学会多角度复述课文。
2、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
3、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并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多角度的复述课文。
2、理解故事表达的哲理。
难点
1、以“父亲”的视角复述课文。
2、领会文章中的哲理。
【预习任务】
1、查词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三遍。
2、把课文1—13小节复述给自己的父母听,并问他们如果我就是文中的主人公,您会怎么办?(此项作业在第一课时结束时布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生活中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往往能获得一些收获。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在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件事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
二、【多角度复述】
(一)快速浏览,提炼要素。
1、对初 ……此处隐藏9852个字……>3、发现探究: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把课本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去发现文章的疑点,挖掘文章的亮点,探究文章的异点。本环节中教师的思维要紧跟着学生的思维走,但要适时调控,不是事先做好套子,让学生网教师设计的套子里钻,教师做学生学习的指导与合作者。
4、成果共享:
在学生自己学习与探究的基础上,把学习的结果与大家共享,交流体会,交流问题,共谈收获。收获可以从不同角度谈,目的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文章,感悟道理。
5、拓展学习:
该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是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与技巧,帮助学生确立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
【反思】
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浅显的故事,对初一学生来讲,读懂并不难,但读到什么程度却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无论是从知识水平,还是从生活阅历讲,学生有各自的差异,正是由于这个考虑,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想放手把文章交给学生,让学生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去学习、去感悟,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读懂文章。
就这节课的设计来看,有几个问题还值得探讨:
1、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没有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因此,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则显得有点杂乱无章。
2、这节课设计有两个优点:一是我爬上悬崖时的心理描写,对这个点的处理,使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我当时的惊恐、紧张、害怕;二是父亲帮我脱险时的语言描写,原计划是分角色朗读,但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得恰到好处,只好布置学生可下降对话编成课本短剧。
3、和学生共同学了了这篇文章以后,也许学生对怎样去阅读类似的文章把握了一定的技巧,但总感举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有散、乱之感,平平淡淡,缺乏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