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8 20:56:56
《江南的冬景》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江南的冬景》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南的冬景》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我们进行具体教学设计的准则。《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所肩负的重要任务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如具有社会责任感等;更要关注学生个体自我的成长,如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会交流与合作,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等。

本设计力求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师生(特别是学生)的多次、多形式的读书,充分感受和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写作技巧及情感意蕴,让学生在经典散文的感染中积累文化,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共同的探讨中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现代技术和网络在其中起到有力的辅助作用,实现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二、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景物意境非常优美的散文。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调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抓住江南冬天“晴暖温润”的特点,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此处隐藏1933个字……村图——迷人

江南雪景图——韵味

到这里,江南的冬景已经分析完毕,文章还有最后两段,写的是旱冬散步,正好照应了寒郊散步图。前面写过散步了,这里又在写了,这正反映了作者散文的与众不同:笔随意转,他让结构随着情走,随着意走,文章到此,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作者营造的那种优美的氛围中去,他带着我们到江南进行了一次情绪上的散步。作者写到此,也抛开笔,到湖上散步去了。写景达到了“忘情忘我的境地”。“觉得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

4、探讨心境,走近作者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作者,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作者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

探讨思考:作者仅仅是为景而写景吗?仅仅是为了赞美江南的冬景吗?

明确:1933年4月他举家移居杭州,修筑“风雨茅庐”,想在这里过隐士般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以山水力排心中苦闷,《江南的冬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写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们看到了一位逍遥在山水之间的名士,其实这位名士的逍遥不过是在现实中受阻之后为自己设计的一条解脱之路罢了。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失意的文人在苦闷和踌躇下,往往寄情山水,排遣自己内心的惆怅。作者的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就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文人个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李太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5、作业布置。

①比较阅读作者《故都的秋》

②试写一篇200左右的文字,描绘家乡的雨景,写出自己的情感。

《《江南的冬景》优秀教学设计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