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
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 ……此处隐藏4570个字……
这种童年生活,你羡慕吗?再次浏览全文,找出你认为最有情趣的那一段,细细品味。
1、重点学习第17自然段,指名读,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2、如果让老师来写,我会这样写:花开了,鸟在飞,虫子在叫……
比较品味:意思变了吗?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心中是自由幸福的,看到的一切都是自由幸福的)
3、发现一个特殊的句式:“愿意……就……”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作者在这个园子里所做的一切吗?(教师随机点评)
小结: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物抒情。
4、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你还能从作者的哪些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
5、交流。
你能通过读书,让大家感受到这种感情吗?
五、回扣课题,总结拓展
1、课文大多数文字都在写事,但为什么课题强调是“祖父的园子”呢?
全班交流。(园子是她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她的自由快乐来自这个园子,还来自于慈爱的祖父。因此,这园子已不是普通的菜园、花园,而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乐园。所以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
2、总结:在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不过,在老师读完作者萧红的原著《呼兰河传》后,对这篇文章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著名作家茅盾曾对《呼兰河传》有过这样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