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铁杵成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1一、故事引入,初识文意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等几篇文言文,知道了学习文言文主要用各种读得方法:(课件出示:1、断句读;2结合注释理解读;3、品读感悟读。)我们今天继续用这种读的方式来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铁杵成针》,你知道这个故事是讲了关于谁的故事吗?(出示课件,简介李白)
2.引伸学习:
李白小时候《铁杵成针》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现在,故事浓成了很短的文言文,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李白的幼年时代,看看你能不能准确地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含义呢?
二、断句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原文)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停顿,用铅笔在课文中用“/”划出朗读节奏。并用小窗发语音。(检查纠正读音。注意“还”的读音。)
2、课件出示断句,学生对照。
3、谁来读读试试?(指名朗读,把握节奏)。读文言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根据意思也需要适 ……此处隐藏2846个字……p>
⒉打着节拍,开心诵读。
⒊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⑴教师讲述:磨针溪呀,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哪,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
⑵学生讲述,讲后评议。
(一个故事大王诞生了,一个未来的会讲故事的爸爸诞生了……)
⒋抑扬顿挫,像说评书。
(教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
话说,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⒌教师吟诵,音韵悠悠。
(这篇小古文,语言凝练,语句像诗一样,不但可以读,而且还可以唱。如果有古琴来伴奏,那就更好了,你听——(教师吟诵)
⒍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七、尝试背诵
⒈看着填空,尝试背诵。
⑴出示内容。
磨针溪,在。世传,未成,。过,逢老媪,问之,曰:“。”白。老妪曰:“。”太白,。
⑵自由背诵。
⒉乐于展示,我来背诵。
⒊眉飞色舞,齐声背诵。
八、拓展延伸
⒈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看: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⒉指名朗读,
⒊齐声诵读。
九、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上小古文!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