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0 12:05:29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 ……此处隐藏1906个字……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荚蓉?

第三,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暗示着“夫容”,而这明是女子思夫口吻。

还顾者应为男子。因为“旧乡”即故乡,还顾说明此人不在故乡,而漂泊在外,而为功名羁旅漂泊的定是游子无疑。

3、指出问题所在,诗歌中出现了两位主人公,而抒情主体只能有一个。从而引出对写手法。

4、定义介绍

5、结合本诗诗句,具体分析。

6、表达效果分析

7、拓展探究——找出下列诗句中应用了对写手法的部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五、小结——深衷浅貌言浅意深

1、那至此,这首诗我们就分析完了,现在你是否能理解前人对《古诗十九首》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了吗?它的语言虽然不及汉赋华美,不及律诗工整,但是其明白如话,自然古朴的语言背后,却运用了、设问、叠词、借景抒情、对写等多种表现方式,使诗人的深情看似单纯,实则九曲回肠,跌宕起伏,形成了《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的艺术魅力。你读懂了吗?

2、配乐,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作业布置:试着诗歌改写为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符合原诗情感基调,有一定的细节描写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