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
新教材必修1第3章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大致的功能,本章着重介绍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本章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科书这一载体,在完成课程标准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因此,为了适应教学实际,本章可以与第3章细胞膜的部分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在遵循人们探究事物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细胞膜功能的探究和认识,引申出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究。本课时将跨膜运输的实例和跨膜运输的方式合为一节,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而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将在下一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
1.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三、教学策略
本设计遵循的新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本节课坚持“学生 ……此处隐藏6500个字……的融合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又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在这些新的实验证据及观察的基础上,又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关于生物膜的新的分子结构模型。其中流动镶嵌模型因能够比较好地解释生物膜的生理功能,逐渐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最后说明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1、回忆上节课的探究活动,思考生物膜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是否与其特定的结构相关?
2、阅读教材正文第二、第三段,讨论对膜的研究为什么是从生理功能入手?
3、思考与讨论(1)
4、继续阅读教材正文,讨论“单位膜模型”是怎样提出的。
5、阅读教材有关“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余下的全部正文,完成思考与讨论(2)。
6、阅读有关流动镶嵌模型的正文。1、通过生物课的学习,我们早已有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主要是限于当时的条件。实验、推理想像—假说—进一步验证完善。
3、“提出假说”的科学方法介绍。
4、提出技术进步推动了假说发展。
5、随着技术进步,假说不断被修正和完善。突出模型建构方法:实验、推理想像—提出假说—进一步验证完善—不断发展。
6、归纳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引起对生物膜结构探讨的兴趣。
2、开始学习模型建构的方法。
3、假说是怎样提出的。
4、了解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发展的作用。
5、总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6、复习强化: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