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跷跷板》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跷跷板》教学反思1《跷跷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的第三课时,这节课重在结合孩子们玩跷跷板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在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中,经历物体两两间的轻重比较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进而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在比较、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材包含了四个问题串,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有以下思考:
第一个问题串:“说一说”
孩子们在生活中已有关于玩跷跷板的经验,例如:跷跷板中重的一端会压下来,轻的一端会跷上去等。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依次出示狮子、老虎、豹子玩跷跷板的情境图,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说一说谁轻,谁重,怎么看出来的;推理得到谁最轻,谁最重,怎么想的;为什么老虎一会儿轻,一会儿重等等。此处设计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全班一起再说一说,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二个问题串:“掂一掂”
通过观察跷跷板,我们能一眼就看出来两个物体谁轻谁重,生活中还有哪些可 ……此处隐藏7373个字……的问题,这些绝不是靠老师和学生坐在课堂上讨论就可以做到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科学源自生活,用于生活”的本质。
2、科学课要重视学生的亲历活动。在上课时,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玩跷跷板”的发现,当学生亲历了“玩跷跷板”这一活动时,他们的思维都得以展开了:“为什么小同学能把大同学跷起来呢?、”“为什么不同体重的人能使跷跷板平衡呢?”、“为什么你能把妈妈给跷起来?”“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 …… 学生有了深深的体验后,问题意识强烈,学习效果很好。
《跷跷板》教学反思11科学上,学生最喜欢的、感兴趣的是小实验、动手操作,在给三年级二班学生上跷跷板的科学时,一开始以蜡烛跷跷板的游戏为吸引点,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为学习杠杆平衡打好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结合生活中的跷跷板小游戏,提出自己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并根据生活经验假设、猜测自己的解决方法,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自始至终,学生都能保持一种积极地心态学习。
在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首先个介绍了杠杆尺怎么样应用,这样做时间节省了,学生也掌握了怎么样应用,但是不利于学生的探索、自主能力的培养,应让学生在小组中自觉杠杆尺的应用要比老师包办代替效果要好的多,在三一班上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索杠杆尺的应用,学生完全可以学会,同样的是学,但是后者的优点是不可言喻的。这还是对于学生不相信,害怕学生学不会,完不成上任务造成的,要充分想信学生能力,使学生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具有开放的教学观,要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合谐、民主、愉悦的氛围下自主探究,去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