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伊索寓言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1今天的语文课上的是《伊索寓言》中的《牧童和狼》以及《蝉和狐狸》。
上完课觉得今天的课前半节上得很顺利,也就是《牧童和狼》这则寓言故事的教学很顺。而第二则故事稍微逊色一点。主要是感觉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方面存在一丝不融洽。反思一下,觉得主要问题在于教学设计。
第一篇故事的教学,采用顺着课文的叙述顺序来进行。一段一段导读下来,重点的地方引导学生感悟和体会,指导好朗读。寓意的理解随着故事的结束自然领悟。这样教学的好处是顺文而导,水到渠成!学生理解和接受得较好!而且整个感受文本的过程,是随着作者的叙述,学生饶有兴致地读下来,学生学得有兴趣,感受收获颇多!
第二则故事的教学,我采用直奔主题的方法。首先揭示表述寓意的一句话,“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让学生默读全文去找一找,文中的“蝉”从哪些人的灾难中吸取了教训?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答案!对于寓意的理解也基本上结束了。但在反馈环节中,我却明显感受觉到学生对于寓意的理解是不到位的。反思一下,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只是在寻找答案,缺少了品位语言的过程,没有了完整感悟文章的过程,因而显得枯燥无味。况且这些答案学生一读文章也能很快地知道了,没有多少探 ……此处隐藏8033个字……且这些故事在学生还没有入学的时候就已经被当做睡前故事听过许多遍了。
而在揭示寓意的时候,学生虽然能很快地找到表示寓意的句子,也能很流利地读出来,甚至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但是,我们知道,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已经不能再局限在课文中,局限在几个动物的身上,它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所以,当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三句话的理解,学生竟然目瞪口呆,无法回答。我突然认识到:学课文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不能太过简单地看待看似简单的问题,否则,学生的学习是虚的,是无效的。
伊索寓言教学反思11本节课力求抓住第一课时的特点,完成第一课时应该完成的任务:认识生字、朗读课文、学习第一则寓言。
学习中,我采用我们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首先出示三个教学目标,接着告诉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将进行三次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依次出三个自学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进行学习,检测时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尽量请学习较差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当学生出现错误时,采用“兵教兵”的方法,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完成的相当好。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要求学生说一说身边有没有类似于狐狸这样的人,一开始只有几个同学举手,于是我让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孩子们在交流中打开了话匣子,举了不少“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事例,充分理解了寓言的寓意。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没有再读课文,缺乏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其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待加强自己评价语的“修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始终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只有不断地去追求、去钻研,才能使这种缺憾降低到最小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