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绣姑,我们的骄傲》教案
设计意图:
刺绣已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一种经济交流的途径。结合我园的教育特色与大班的主题教育,于是我便设计了本节课作为本班的特色活动。光是让幼儿简单的了解刺绣那是远远不够的,而让幼儿学会刺绣,学会刺绣是重要的,要让幼儿彻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必须让幼儿知道这些秀美的的绣品是绣姑们辛苦劳动换来的,促使幼儿为她们感到骄傲。
活动目标:
1、知道绣品的用途以及刺绣的针法。
2、知道绣花的步骤,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
3、初步培养幼儿热爱绣姑的情感。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在谈谈说说中了解绣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家乡叫什么名字吗?”(鲁垛)“那你们知道我们家乡的特色是什么吗?(刺绣)
——“那么我们现在一起去看一看家乡的特色好吗?”
教师逐一出示绣品图片,并向幼儿讲解绣品的名称。
——“你们觉得这些绣品美丽吗?”
“你们知道这些绣品是从哪里来的吗?是谁做出来的吗?”(是绣姑阿姨绣出来的)“那你们知道绣姑用什么绣出来的吗?”
“你们知道这些绣品可以用来干什么吗?”
……此处隐藏1242个字……重点指导朗读,设计了个人读,男女生读,范读,评读等方式,注意朗读的层次性、目的性、趣味性,逐步使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体会,有效促进了语言的内化。三、重视语言训练,体现“语文味”
“加强阅读实践,提高教学实效”是本次阅读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针对学段特点,创设了很多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如想像“我”的害怕,设计了仿说句子,从扶到放,从易到难,学生想说,会说,在语言实践中感受到“我”的做贼心虚。再如,“我”写给老奶奶的便条是文本的“空白点”,教学中,我创设了说话情境,让孩子们用“我”的口吻说一说便条里的内容,体会了人物的内心,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也从学习语言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读说结合,导在实处,使学生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激发个性评价,点燃学习激情
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大,求知欲强,又很爱表现。这节课上,我把评价的机会让给了学生:“他读得怎么样?”“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学生的评价更是精彩不断,“我觉得他‘害怕’读得太快了,要是读慢一点就显得更害怕了。”“我看到老师读这句话时愁眉苦脸,和句子说的意思一样。”通过这种方式的朗读评价,不仅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情景,还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评价反映出来了,同时,更是教会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尊重他人,课堂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当然,这节课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教师的主导的痕迹还是较重,学生自学的时间较少,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和积累,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堂中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