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后感

时间:2023-04-17 15:05:33
《流浪地球》观后感

《流浪地球》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观后感1

其实,我觉得自己对科幻片并不感冒。以前的《20xx》还有《加勒比海盗》都是应朋友邀请走马观花地看看。印象并不深。

而20xx年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却是我唯一看了两遍的科幻电影。一则这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上映十几天来,到今天影院里仍然满座;二则是因为哥哥的推荐,他说他自己看了两遍,还带老爸去看了,十分值得。三,我自己看第一遍时有的内容没有完全理解,感点没找准。

写观后感之前,做了些功课。首先就觉得,想做好一件事,事先都要有所准备。

从文学的角度上说,首先我喜欢片头那句首尾呼应的台词:Three, two, one. Look up! 17年前,刘培强离开地球往空间舱,他和四岁的儿子刘启曾经有过对话。他告诉儿子,自己会变成天上的一颗星星;而当孩子能看见木星的时候,他就会回来。——“爸爸,你真的会变成一颗星星吗?”“会啊,只要你数三、二、一,抬头就能看到爸爸了!”影片中的航天员父亲为了执行“流浪地球计划”中的特殊任务,不能陪伴儿子长大,儿子是他心里最深的牵挂。最终,刘培强履行了承诺,为了救儿子、救地球上的所有人类,他驾驶30吨燃料的空间舱飞向木星 ……此处隐藏5623个字……眷恋,虽说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但是在中国人的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更为强烈。

不能说《流浪地球》尽善尽美,但终究是中国科幻电影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流浪地球》观后感10

今天去看了电影——《流浪地球》,电影中令人震撼的场景和催人泪下的剧情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部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片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太阳即将毁灭,地球逐渐变得极寒,为了生存下去,人们不得不进入地球的内部生活。就算这样,地球还是摆脱不了毁灭的厄运。为了拯救地球,找回失散的家园,科学家们在地球的很多角落安装了总共一万座“行星推动器”,它们产生的动力能够推动地球逐渐逃离太阳系,去寻找一个新的,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系。而正当地球缓慢而平稳地离开时,木星却要在很短的时间里以极快的速度撞向地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主人公“刘启”和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将所有行星推动器的能量转换成热能,再将热能输送到木星上,点燃木星表面的氢气,推使地球反弹出去。可是,他们却预算错了。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刘启的爸爸驾驶自己的飞行器点燃了剩余的燃点,地球得以安全,但他自己却牺牲了。

看完了这部影片,相信很多人都会被里面的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给逗笑了,同时,也被电影中的父子情,朋友情给感动的哭了。就是在那样一个高科技的时代,人类在浩大的宇宙中还是显得那么无能为力与渺小。而在灾难面前,我们中国人却没有害怕,大家团结一心,发挥聪明才智,携手共渡难关。每一个人的加入,就像江河汇入湖海,凝聚的人越多,就越有力量!

《流浪地球》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大气又温情。我想,不管是大人,还是像我这样的小孩,看了这部电影后都会被它深深地感动。

《《流浪地球》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