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战争与和平》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争与和平》观后感1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展现了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拿破仑与莫斯科战役。但他不仅描写了战争,而且把相当的笔墨放在了对普通人日常生活变迁的描述上,多了几分温情,同时加剧了悲剧色彩。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不能深入骨髓得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我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不过我宁愿我一直停在这个阶段。但从电影展现的几个并不血腥的镜头中,我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恐怖,原来不流血也可以令人战栗不已。
拿破仑*波拿巴的野心太大了,已经占领欧洲的他,想让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也臣服与他。于是盲目出兵莫斯科,20万的士兵,同样的野心勃勃,一路上所向披靡,这更膨胀了拿破仑的野心。在俄国阵营中,老将库图尔克顶着所有压力,下令撤离莫斯科,留给法国人一座空城。拿破仑的确占领了它,但他没有打败俄国人。随后,严寒饥饿像魔鬼一样附在了法国士兵身上,蚕食着它们的士气。拿破仑只好撤兵回国,但在过河时,他遭到了俄军的反击,无数年轻士兵,魂断在这离家20xx英里的皑皑雪地上。
撤军的过程不是几个词可以形容的,艰辛?悲苦?还是惨壮!在雪地上没有任何遮掩,寒风渗入骨髓,路上不是泥泞不堪 ……此处隐藏910个字……p>
娜塔莎天真浪漫充满生命力,遇上安德烈后坠入爱河,但安德烈父亲觉得娜塔沙家族一般,同时年龄较小,要求安德烈在一年后才能娶她,安德烈再次加入第二次俄法战争,而年轻的娜达莎无法忍受寂寞,且经不起阿纳托尔的诱惑,而擅自约定私奔,皮埃尔知道后进行阻止,而娜塔沙也解除了与安德烈的婚约。
安德烈因二次战争而重伤,娜塔莎在伤员中发现了安德烈,并一直细心照料和守护,彼此旧情重燃,但不久后安德烈因伤势过重而离世;而皮埃尔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后来碰到了淘洛霍夫,知道了爱伦的消息,俄国人民团结一气,最后击垮了拿破仑军队取得胜利,娜塔莎一家重回莫斯科,与皮埃尔相遇相拥,而安德烈妹妹玛莉亚也与娜塔莎之兄尼克拉结婚,而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影片展现了当时俄国在面对战争时,人民生活的状态和精神层面的'社会风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外以库拉金家族为首的上流贵族的贪婪虚伪堕落;罗斯托夫家族的热情淳朴好客,为保卫国土而贡献自己的崇高品质;保尔康斯基家族正直爱国情怀,体现了军人的的荣誉感和爱国责任感;别祖霍夫家族虽是最富有的家族,但面对外敌侵略,皮埃尔一改柔软个性想刺杀拿破仑,体现当时各阶层人民在外敌侵略时的正义抵抗;通过对这几大家族的感情生活,家庭伦理与爱国情怀的描写,虽然写的是战争与和平,却涵盖着权利与欲望、感性与理性、背判与宽容等思想内容。战争如同一面镜子,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都能照见,所有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在战场和炮弹面前身躯都是平等的,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主题思想"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体会战争年代时水深火热的人民群众的恐惧和绝望,战争是残酷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先辈们用流血和牺牲换来的和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