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语文名师会课大赛观后感

时间:2023-04-05 00:18:12
全国语文名师会课大赛观后感

全国语文名师会课大赛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全国语文名师会课大赛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君!郑桂华!肖培东!黄玉峰!光听听这些名字就让人无限向往了!全国最优秀的语文名师和专家云集于此,怎不期待?怎不激动?乘着周五下午的列车,我们赶到了南京。

两天,我们听了9节课,4堂讲座,收获恐怕难以用言语描述。每位专家和名师他们的课堂也许不一样,有活泼激昂的,有静静深思的,有不断探索的……他们又是一样的:灵动的智慧,独到的解读,深刻的思考,巧妙的点拨,温和地启发……于是乎,一堂堂课,学生都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而我这样一个听课者,时而化身为学生,跟着老师进入文本;时而转化为听课者,鉴赏课堂的盛宴。真的,酣畅淋漓!

名师们的课让我沉浸其中,更让我思索不已。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上好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我想,始终要追随“语文”的本质。高万祥老师指出:一堂真正的好的语文课,要拥有“道”的境界,“道”是指语言文字的.美,文化艺术的美,生活生命的美。从这些名师的语文课中,我看到了这些美!感受到了真正好的语文课的精彩。

一、语言文字的美

张家港高级中学的张静娟老师带来了一堂《为寻常生活着色》的作文课。张老师告诉学生:文字是多么美妙,可以让生活穿上美妙的衣衫。老师用拍摄的图片和所写的作文(老师自己的创作,功底十足,足够惊艳!),带领学生探索文字之美,学会用文字表达。教会学生用心“看见”,发现“美”的独特、情感、趣味,深刻,层层深入地引导教会学生:看见→视物如人→代为之思→物即人,告诉学生用好自己的眼和心灵。这堂课很好地诠释了“语言,有一半是事物的代名词,一半是人本身。”老师用自己的文字,带领着学生咬文嚼字,用好文字,学会表达。如张老师的名字,娴静娟秀的课堂,语言文字的美已经循循入耳,声声入心。

二、文化艺术的美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z老师,给大家展示的是《木兰诗》,也是我最敬仰的一节课。王老师深厚的底蕴,深刻的思考,独特的解读,使得这堂课多次获得掌声和喝彩。王老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最让我震撼、钦佩。当你在课堂上,看到学生拍着手掌,敲着桌子大声朗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是何等的畅快!民歌就是应该这样上口入心呀!王老师的“矛盾诵读对比法”,何其巧妙精致:男女生的分别领读,小组的齐读,男女生二重读,各种读法,使得整个课堂的朗读精彩纷呈!这样的朗读也带着学生不断认识这样一个“女郎”:既为忠良将相威武将士,更是贤妹慈姐孝顺女儿;上能赴疆场挥刀保家卫国,下可去厨房运筹油米柴盐……木兰这个女子在这时不再仅仅是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在矛盾赏析法中,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爱国、爱家园、爱生活、爱自己的女子。相信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对这样的朗读艺术的教授,矛盾对比法艺术的理解,会是终身难忘的!

三、生活生命的美

语文教给学生的就是生活,爱生活,爱生命,体悟生活,体悟生命。肖培东老师是一位睿智的男教师。他带来的是高中小说《沙之书》。由一本神秘的、无始无终的沙之书引导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不断思考。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展现着他们的感悟理解,他们联想到了:时间、人性、宇宙科学的探索、浩瀚的知识、人们的欲望、不确定的未来……老师紧扣小说中的“虚构”不断深发开去,不断深思,最后巧妙归纳主题。肖老师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从小说走向小说的鉴赏,从“虚构”走向虚构的世界,不断加深了思维的深度,也让学生从小说这扇窗中中体悟生活、生命的精彩和美。

我想,这两天的学习,我的感受是很多的,一千五百字还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感受,但这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感谢你们带给我这种酣畅淋漓,高山仰止的感受,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之路上,你们的智慧,你们的深刻,你们的钻研,一定会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渐行渐远。

《全国语文名师会课大赛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