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风筝的人》的读书笔记
《追风筝的人》的读书笔记1我们是否徘徊在对身边的人的纠结之中呢?是否对身边的朋友尽心尽力呢?一本《追风筝的人》令我思绪万千。
十二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从小与仆人的儿子哈桑情同手足。在冬天的一次风筝比赛中,阿米尔如愿得冠。哈桑尽力为阿米尔追回风筝,却受到阿塞夫的迫害。看到一切的阿米尔却未挺身而出,事后充满内疚,最终逼走哈桑。自己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于是,阿米尔踏上了为自己和父亲赎罪的道路:找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懦弱的阿米尔、重情义的哈桑、严肃的父亲以及平易近人的拉辛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小说中的阿米尔渴望得到父亲的重视与喜爱,父亲却似乎更关注哈桑。使阿米尔对哈桑充满了若有若无的嫉妒,却忽视了哈桑对自己无条件的忠诚。现实中的我们是否也是如此呢?
记得有一次,烈日当头,妈妈从外面卖回一个大西瓜,洗净,切开。端到我眼前,叫我多吃一点,然而心情烦躁的我把西瓜一把推开,说道:“我不要吃,你要吃你吃好了。”妈妈的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朝我轻轻的一笑,仿佛是做错了事的孩子。扪心自问,我们究竟忽视了多少人的爱,伤了多少人的心?我们竟容不得一点爱的唠叨。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哈桑对阿米尔说过,法里德对阿米尔说过,阿米尔对索拉博说过,这不是玩笑,而是郑重的承诺, ……此处隐藏1620个字……事,他痛苦。
为什么这本书对我触动这么大(我在期末考之后那一整天的自习的前四节课哭成傻x)?我自认和阿米尔很像,自私并痛恨着自己的自私。
之前我养的仓鼠腿骨折了(我猜测),我想把它送走,因为我不想看着它死去。妈妈说:“我老的走不动的时候你也会把我送走吗?”我沉默。
那些把自己陷在阴影中的人是会被光所灼伤的,阿米尔恐惧着哈桑那“该死的忠诚”,他送走了哈桑,但良心永远是无私的戒律官,它把人们的罪行紧紧勒进灵魂,直到人们不停地赎罪,自己原谅了自己,灵魂才会被松绑得以喘息。
以及最后哈桑的儿子,自杀,浴缸里割腕。
人身上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求生欲了,正直慈悲等等优秀的品格一定要建立在有生命的人上,如果说下葬是死刑,缺乏求生欲则是死缓。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我的人生不会太快活,死亡这种概念就像一种难以根除的疾病,我的人格被割裂为两半:亮闪闪的那个追求着同样金光闪闪的人生,他乐观风趣坚定且自信,有很多想要的东西;灰蒙蒙的那个则认为没什么值得追寻,生命是一场有期徒刑,除了死亡他一无所求。
亮闪闪的那个每时每刻都要看护着灰蒙蒙的那个,避免他把剔骨刀插进动脉又或者感受一下从十三层到一层的空气在两秒中划过耳畔。就像“24小时防止自杀看护”看护着哈桑的儿子。亮闪闪的那个很累了,我能感觉到。
但其实我脑中真正幻想的是自杀未遂而非自杀,这只是一种希望自己与众不同的另一场自私欺骗吧,真糟糕。
最后,那个卖孩子的孤儿院院长,为了避免十个孩子的死亡,他卖掉了一个孩子,避免一百个孩子的死亡,他卖掉了十个孩子。
正义很贵,道德很贵,诚实很贵。保持完全的正义真的很难,特别在你没有力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