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外人》读书笔记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局外人》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局外人》读书笔记1其实第一次看完的时候,有点看不明白整部小说到底想表达什么。主人公墨尔索因为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流一滴眼泪,而成为后来杀人案中最至关重要的依据。法律最终判他有预谋,清醒杀人的杀手。他有心解析却无力辩解。
他所说的一切都是真话和事实,可是却不是别人想要听到的答案和事实。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在于赤裸裸讽刺了人性总喜欢以各自主观意识去评判周围的一切。
墨尔索过于真实又不屑于掩饰的个性,既让人喜欢又讨厌。喜欢可能是因为渴望自己也能有这种本性,讨厌可能是因为他们都知道他们这辈子也没办法做到他那么坦诚和真实吧……
不过墨尔索对于婚姻的看法其实蛮像现在社会的婚姻。很多人因为年龄大了,碍于社会和家人的眼光。选择了一个自己不讨厌的人结婚,然而那个人是不是爱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讨厌足矣。
我想哪怕墨尔索没有这宗让他致命的命案,也总会有其他的事情让他最终牺牲。因为他活得太透了,这样的人生意义绝不是我想要的。人活一场总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才三十六岁的他却把一切都看透,有点像其他文章描述的:有的人二十多岁就死了,八十岁才埋葬,在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这种 ……此处隐藏8609个字……西,尤其在我近半年对心理学的研读之后感触更深,一个人一时一刻的想法可能涉及很多很多方面的东西,生理上的,环境情境上的,过去经历,当时的情绪状态,刚刚读过的书等各方面因素都可能对你接下来一刻的某种行为或言语产生影响,但别人对你行为的猜测却绝不可能完全考虑到所有影响因素。
总是有人试图用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生活经历,宗教信仰,行为模式,应对方式等等来分析评判某个人的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和外在情绪。但是,你怎么知道一个笑着的人内心实际是否在哭泣呢?你怎么确定一个看似对人漠不关心的人不是在内心默默祈祷祝福呢?……这类例子太多了,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周围,但从没有人在意过,也没有人在去想别人、评判别人之前想到过这个问题。我们有时候就像个局外人一样被别人排除在外,哪怕他们的讨论对象就是你。他们会说你就是这样那样的人,你肯定是这样那样想的,诸如此类的话。他们分析你,评判你,自以为了解你,可以替你做决定,可以为你做辩护(就像小说中的律师),同时把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思想强加于你(就像牧师和审判官不愿意相信主人公不信仰上帝一样,非要让主人公承认自己其实信仰上帝)。
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一个人世界里的主人公,却是社会群体中的局外人,群体拒绝我们有自己的思考和灵魂,在群体中,我们没有自我,我们是自己的局外人,只能看着群体中的自己被信仰,被思考,被了解,被分析。
我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方世界,没有人能真正完全了解你,正如我觉得释梦这个工作只有梦者本人才能完全的解读,而且其实每个人自己也很难完全说出来自己内心所思所想的内容,人类的言语有时候并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内心,先不论有很多只能用视觉上的图像呈现在内心,很多无意识层面的东西甚至连图像、梦都难以解释千万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