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

时间:2023-02-11 15:02:47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1

梅岭老师的推荐,让我能有机会在周日午后的暖阳中静下心来阅读杨谨老师所写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太阳的温暖使人暖意融融,而阅读完整本书后的感觉也着实让自己浑身一凉:我,我们是在如何跟我的孩子沟通交流?是如何看待教育我的孩子的?着实值得深思。

身为80后的我们,初为人母,可以说没有教育孩子的经验,而老人们的言传身教的方法在我们看来可能更多的已经是不合时宜。虽然我们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最疼爱孩子的家长,但不可避免的,我们也都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有哪位父母敢说自己是真正理解孩子,从没在孩子犯错时大声呵斥?能真正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他们的世界呢?如果,此时我们能蹲下来倾听孩子想表达的想法,我们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和蔼,更容易理解孩子们的心声,我们的孩子也可以更加健康的成长。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首先是从心理上要蹲下来。我们应该摒弃内心深处作为家长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是把孩子放到平等的地位去对话、去思考。作为家长,当我们把我们的孩子当作跟我们一样的地位去观察他们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孩子已经很优秀,我们会发现,即使我们的孩子偶尔还会犯错 ……此处隐藏1081个字……》读后感3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是关于父母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书中有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就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杨谨老师用一个“蹲”字教会我们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蹲下来,孩子不必仰视父母,关系变得平等了。蹲下来,父母能跟孩子平视,能更好地注视孩子的目光。蹲下来,父母和孩子距离近了,可以温和地说话,有效得沟通。蹲下来,近距离、平等、温和、真诚的注视,父母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也近了。蹲下来,父母拥有和孩子同样的视野,看到他看见的画面,更好地了解他正在经历的感受。是的,蹲下来,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不仅仅是种身体的姿势,更是一种谦卑的心态,站在孩子的立场看他们的世界,温柔地陪伴,耐心地对话,这样孩子才更愿意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听进父母的话语。”

同样的道理,也适合于我们教师。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放下教师权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权利。二、与孩子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三、教师要以身作则,利用自己榜样示范的作用来影响孩子,使孩子真正的信服于你。四、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积极耐心地教会孩子正确抒发自己的不良情绪。五、赏识孩子,告诉孩子:“你**地方真棒”,赏识只要掌握了尺度和方法,那就是最能激发孩子潜能,最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六、给孩子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充分体会到来自成人的爱。

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可以让我们和孩子的心更贴近,这样孩子也会更愿意听你说话。除了家长之外,我们教师就是与孩子们相处时间最多的人了,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识孩子的行为,从而了解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及时作出引导,用真诚和耐心和他们相处交流。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